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名單(北電表演系幾個班)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2-08-30
第十四屆全運會在西安舉行,作為本地人的演員張嘉益和孫浩當上了全運會工作人員,他們倆一起在網(wǎng)上曬出了自己的工作證。
孫浩的工作證沒啥特點,上面寫的名字還是叫孫浩,但張嘉益的工作證上寫的名字是“張小童”。
于是有的網(wǎng)友就驚訝了,聽說過他改名,但改名前不是叫張嘉譯嗎?
其實,張小童就是張嘉益的本名,通過全運會一曬,證實了他沒改身份證上的名字,只改了藝名。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擴展一下話題,談一談張嘉益畢業(yè)的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87級,這個班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19個學生里有六個人改過名,堪稱改名狂魔班級。而在改名大軍中名氣最大的三個人張嘉益、劉奕君和張子健更是三人改了四次名,而且他們?nèi)桓拿男Ч亲蠲黠@的。
一、張嘉益改了兩次
張嘉益不一定是他們班改名最早的,但一定是改名最成功的,因為太成功,雖然他用張小童的本名拍了很多戲,但很多人愣是不知道張嘉譯不是他原名。
有意思的是,張小童是什么時候開始叫“張嘉譯”這個藝名的?
1998年拍攝的《121槍殺大案》中,張嘉譯這個名字作為執(zhí)行導演出現(xiàn)在字幕上,當時他應(yīng)該正在跟導演劉惠寧學習,可能是想著轉(zhuǎn)型吧。
但在2005年的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里,張小童作為野狼的飾演者出現(xiàn)在字幕上。
同一年的電視劇《使命》里,飾演局長林蔭的演員叫張嘉譯。
看著有點兒亂是吧。
其實,據(jù)相關(guān)報道,張嘉譯這個名字是他姐姐勸他改的,當時他還在西安電影制片廠當小演員,想改改名轉(zhuǎn)轉(zhuǎn)運氣,所以在1998年的電視劇里他就叫張嘉譯了。
不過張嘉譯和馮鞏合作過電影《埋伏》,那時候他叫張小童,所以后來2005年再合作,他在馮鞏那里依然叫張小童。
2020年時,張嘉譯改名張嘉益,據(jù)說這一次他是為了身體健康考慮,畢竟強直性脊柱炎折磨了他二十多年。
這樣,張嘉益就成了國內(nèi)影視界少有的改過兩次藝名的演員。
二、劉奕君涉嫌“迷信”
劉奕君原名劉岷,他和張嘉益是老鄉(xiāng),年齡相仿,上大學時都只有17歲,都是班級里的小老弟,畢業(yè)后他也分配回了西安電影制片廠,負責抄工資表。
和張嘉益一樣劉奕君也想著轉(zhuǎn)型,但最后還是回歸了演員,陸續(xù)演了不少劇但都沒走紅,有的劇紅了也和他無關(guān),最典型的就是《大染坊》,這部被捧上天的神劇紅極一時,但沒有多少人注意到演員表里飾演趙東初的劉岷。
不過,也就是在《大染坊》拍攝時劉奕君改了名,同劇組的薩日娜推薦給劉奕君一個大師,他給大師打電話,報了一下自己的名字劉岷,大師居然就能說出來他這前半生發(fā)生過的幾件大事(筆者懷疑是薩日娜之前跟大師叨叨過劉岷),劉奕君驚為天人,很快就在大師的建議下把劉岷改成了劉奕君,又過了幾年,他走紅了。
老實說,劉岷改名劉奕君確實可以算神來之筆,只不過改名的這個過程有點兒涉嫌迷信了。
據(jù)說劉奕君改名后好幾年還不火,直接導致老朋友都誤會了,任程偉曾參演一部劇,導演告訴他,劇里有你老熟人劉奕君,任程偉直接懵了:這貨誰啊,不認識。到見面時一看,這不是劉岷嘛!
三、張建新改名張子健
張子健1968年出生于天津曲藝世家,其父親張志寬是我國鼎鼎大名的快板藝術(shù)家,張子健從小跟著父親學快板,不過后來還是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據(jù)說沒上過高中的他用了一個半月突擊學完了高中課程考夠了文化課分數(shù),也不知道這是張子健太厲害還是北影分數(shù)線太低,不過說快板的人腦子都好使反應(yīng)也快,料想張子健的記憶力應(yīng)該相當強。
張子健1995年在參演《白眉大俠》時還叫張建新,他飾演王順,還在劇中找到了老婆李婷,當然,后來還是離婚了。
等到1996年張建新主演《甘十九妹》時就叫張子健了,隨后還參演了《寇老西兒》等劇。
不過,張子健一直沒怎么火,直到后來他和大學同學兼舍友錢雁秋一起合作拍了一系列武俠、偵探、玄幻和抗日神劇才真正走紅,當然其代表作還是《神探狄仁杰》里的李元芳。
其實,張子健這兩個名字觀感差別并不大,真正對他起到推動作用的還是老同學錢雁秋。
四、其他十六位同學
北影表演系87班除了張嘉益、劉奕君和張子健改過名外,還有三個同學也改了名,只是沒有上面三位效果明顯。
熱合曼改名郎辰,據(jù)說上學時曾帶著全班男同學出去和社會青年打架,畢業(yè)后主要從事導演和編劇工作,也許他改名比較早吧,沒趕上熱扎依、迪麗熱巴、古力娜扎、尼格買提和哈妮克孜這些名字吃香的時代,反正筆者覺得朗辰聽起來跟灣灣偶像劇男二號一樣,不如熱合曼自帶氣勢。
朗辰導演最優(yōu)秀的代表作應(yīng)該是影帝王景春,王景春當時在新疆一個百貨大樓賣童鞋,偶然認識了朗辰,就跟著他學了兩三年表演,后來超齡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郭曉改名郭曉曉,班級里年齡最小的女生,但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她出生于1975年,就算年紀最小也不至于小到12歲上大學吧,因此這個資料真實性存疑。
郭曉的母親是著名演員金馥麗,她畢業(yè)后演過不少劇但沒走紅,所以筆者猜想這可能就是她改名的原因,后來她又開始擔任制片人工作。
姚魯改名姚櫓,他長得很像外國人,同時也和北京電影學院另一位老戲骨王勁松(藝名氣殼)長得很像,作為班級里生活條件最好的人,姚櫓出名也很早,通過一部《東邊日出西邊雨》就嶄露頭角,后來陸續(xù)出演了《讓子彈飛》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等大片,也是一位實力派演員。
姚櫓改名原因不知道,但改完之后的觀感確實比本名更有內(nèi)涵一些。
以上六位就是北影表演系87級里改過名字的演員,應(yīng)該說基本上改得都不錯,尤其是張嘉益和劉奕君,簡直是改名界的榜樣。
這個班級里的其他同學也簡單介紹一下吧:
班長胡曉光留校任教了,他外形粗獷幾十年幾乎沒變樣,代表作《紅高粱》、《大明劫》、《舉起手來》和《云南蟲谷》。
陳兵也留校任教了,他是班級里的帥哥,曾在《三國演義》里飾演了一版關(guān)平,觀眾最熟悉的可能是他在《宰相劉羅鍋》里飾演的道濟和尚。
留校任教后陳兵和黃磊在一個辦公室,曾共同擔任了海清、黃海波以及王俊凱等人的教學工作。
邢岷山看名字顯得五大三粗,卻是當年班上最帥的一位,而且剛出道不久就通過《白眉大俠》里的白云瑞走紅了,只不過邢岷山后面幾乎沒有太好的角色,在《重案六組4》里演過佟林,還出演過《瑯琊榜之風起長林》。
筆者認為,邢岷山確實應(yīng)該改一次藝名試試,這個名字太對不上他的顏值了。
王全安,畢業(yè)之后主要從事導演、編劇工作,其代表作《驚蟄》《圖雅的婚事》和《白鹿原》都是很牛的片子,比起電影來,王全安在感情生活上似乎也很牛,曾經(jīng)和蔣雯麗、余男、張雨綺先后談過戀愛,其中余男就是他一手捧紅的,至于后來嘛,略過。
孔琳,據(jù)說她也曾叫過孔令琳,她是這個班級里六位女生中發(fā)展最好的,只不過有些高開低走,到近些年經(jīng)常在一些劇中出演婆婆媽媽的角色,臺詞也有些夸張,其代表作品有《血色清晨》、《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了你我愿意熱愛整個世界》、《親愛的,熱愛的》等。
其他同學里,金鐵峰出國二十多年又回國發(fā)展,陶青沒演幾部戲就去了新加坡,梁杰和朗辰一樣主要擔任導演,陳剛、王昌娥、李潤、徐琳等人一直在影視領(lǐng)域打拼,只是沒有張嘉益和劉奕君他們那么紅。
最后以錢雁秋同學做北影表演系97班的攢底吧,誰讓他鼓搗的《英雄》、《神探狄仁杰》、《西游記后傳》和燕雙鷹系列劇都那么銷魂呢。
最后再說一下這個改名,這玩意就跟買彩票也差不多,不是說改了就肯定紅,也不是說不改就肯定不紅,其實說到底主要還是一個心理暗示作用,真正有實力的演員還真不在意這個。此外,改藝名還是應(yīng)該有點兒底線,像孫凡清、費霞、林立慧那種改法總感覺有點兒過,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