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學,職校招生與學歷提升信息網(wǎng)。

分站導航

熱點關注

好上學在線報名

在線咨詢

8:00-22:00

當前位置:

好上學

>

職校資訊

>

留學專業(yè)

孩子上公立還是私立學校?看完這篇文章豁然開朗!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4-03-09

選擇高考為導向的公辦學校?還是出國為目的的雙語/國際化學校?或者是帶有實驗性質(zhì)的創(chuàng)新學校?取決于一個問題:家長希望孩子通過教育獲得什么? 今天小幫妹推薦的這篇文章,作者對于家長們“選擇公立邪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這個最令人糾結(jié)的問題做了一個深度的透析,很多家長都感嘆看完豁然開朗,所以特意分享給家長們,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女兒已經(jīng)四歲了,作為一個媽媽,我也和其他父母一樣,要考慮孩子未來的選擇方向。彌漫在網(wǎng)絡和周圍父母群體里的是小學開始的各種壓力和擇校困擾,這份焦慮即使不去主動找,也會從各種渠道滲透過來。



第一重要面臨的選擇,是“體制內(nèi)”或“體制外”的考量。所謂“體制內(nèi)”,就是以高考為出口的學校,以公立為主,“體制外”是各類創(chuàng)新學校和出國導向的私立學校。


以高考為導向的學校,仍然有很大應試壓力,做題和考試依然是生活主流;以出國為導向的學校,內(nèi)容趣味多元化,但是學費高昂,報名也時常有國籍限制;很多創(chuàng)新學校理念先進,以人為本,但是與主流升學體系不太融合。


身為父母,該如何替孩子選擇?選擇一種路徑之后,又該如何推動孩子?


從我個人而言,我的出發(fā)點是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希望孩子通過教育獲得什么?



01 教育的兩種職能


實際上,應試教育系統(tǒng)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從我上學那會兒開始,就提倡素質(zhì)教育,這些年,以人為本的各種創(chuàng)新教育倡議更是層出不窮。教育改革喊了一年又一年,到現(xiàn)在也得有二十多年了。


教育部門多年來也推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革,包括禁止低齡擇校、減負、降低考試難度、增加自主招生、推行走班制度等等。但為什么教育面臨的問題還是幾十年如一日?


我們之所以看到教育改革主張和落地實踐之間巨大的錯差,是因為我們經(jīng)常混淆教育的兩種職能。


所有的新式教育主張,第一目標都是培養(yǎng)。是從人的理想出發(fā),談論我們期望孩子獲得怎樣的能力、怎樣的人格;


然而現(xiàn)實中的教育系統(tǒng),負擔的第一功能往往并不是培養(yǎng),而是選拔。選拔實際上并不涉及教育理想,而是一種資源分配。為了杜絕徇私舞弊,最好是清清楚楚的數(shù)字標準;而為了獲得數(shù)字標準,最好是有標準答案的題目。



我第一次理解這個事情,是在大學三年級,當時我騎車到北大,旁聽哲學系的《理想國》,老師在課上說到高考,說“高考沒什么不合理的,高考就是測智商,考語數(shù)外就是測一個人基本的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按智力選拔,非常合理”。


那個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很有可能這就是基本面:升學系統(tǒng)不在乎培養(yǎng)什么,只在乎怎么選拔出資優(yōu)個體;因此無論怎樣呼吁教育對人綜合素質(zhì)的重視,這個系統(tǒng)都不可能發(fā)生徹底改變。


事實也確實如此。無論怎樣變革入學和分班制度,談“素質(zhì)教育”、“快樂教育”的口號,都無法改變應試導向和題海風貌。即使表面改了,也不改實質(zhì)。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的禁令,都改不了中小學仍然掐尖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


以“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期望讓每個孩子獲得適合自己的心靈成長;以“選拔”為目標的教育,期望用可操作的手段,挑出排名最靠前的孩子。這兩個目標根本是不同的,這是教育改革難以推行的內(nèi)在原因。



02 教育資源稀缺,選拔機制突出


那么國外的教育呢?是不是理想化的天堂?


實際上,很多國家的高等教育入學考試,也肩負著強烈的選拔目標。想要進入常春藤,考試成績的重要性不亞于高考。雖然有藝術、體育、科學等多種特殊通道,但都需要各個領域成績的拼殺。


有一些國家的教育更平等、更寬松、不掐尖,選拔考試的激烈程度要小很多,教育創(chuàng)新也理想主義得多,例如芬蘭,那是怎么做到的?


芬蘭每年的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87.0%(世行的教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整體高等教育水平較為平均,職業(yè)教育也質(zhì)量較高。芬蘭中小學教育也以均等為特色,不同學校的孩子進入不同高校,不會面臨出路的天壤之別。因此選拔機制不突出,有更多空間培養(yǎng)自由發(fā)展。



而中國呢?全國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人數(shù)占人口只有12%,本科以上學歷更是稀缺。此外中國的大學質(zhì)量嚴重不均,教育經(jīng)費大量投向頭部高校,為了推出幾所世界一流大學,馬太效應更強,高校資源和質(zhì)量差距非常大。因此,所有孩子都在爭搶極少量進入優(yōu)質(zhì)高校的名額機會,選拔機制異常強烈。


這就是教育系統(tǒng)的現(xiàn)狀:優(yōu)質(zhì)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使得中小學學習呈現(xiàn)爭奪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想讓公立教育體系整體變得自由、多元、培養(yǎng)心靈,就是很難很難的事。


與此同時,想讓父母勇敢踏出離開應試體系的一步,也是很難的事。父母們不是不知道應試教育太辛苦,但父母敢走一條不在乎考試與選拔、不在乎升學的路嗎?絕大多數(shù)父母是不敢的。畢竟只有很少的家庭財大氣粗、能花錢買資源,多數(shù)家庭只能期待孩子被選拔進入好的資源環(huán)境。



03 先用十幾年學習通過考試,


然后從頭開始學習應對人生


如果就接受現(xiàn)實,遵從應試的邏輯,有什么問題呢? 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真實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選拔系統(tǒng)的成功之道,在于精確符合設定的標準。而真實世界的成功之道,則在于在沒有正確答案的世界里,自己找出要走的路。


如果說選拔的世界是標準跑道,看誰先沖過終點,那么真實世界就是荒原和荊棘叢,看誰能在亂石中摸索出自己的軌跡。



真實世界里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了解自我的能力,是協(xié)調(diào)他人的能力,是創(chuàng)造新鮮的能力,是洞察世事的能力,是思辨表達的能力,更是領導團隊和把握大局的能力。


這些能在量化選拔考核中體現(xiàn)出來嗎?不能,它們沒有一個能用量化考試。甚至會壓制某些素質(zhì)——在確定的答案照耀下,獨立創(chuàng)新和另辟蹊徑都是傻瓜行為。


這就造成了教育最大的困難:升學系統(tǒng)不在乎的,恰恰是對于人生成就最為重要的。


于是我們的人生被切割為兩段:先用十幾年學習通過考試,然后從頭開始學習應對人生。



04 出路在哪里?


一方面,考試選拔的現(xiàn)狀改不了;另一方面,人生最重要的能力考試教不了。那應該怎么辦呢?


作為普通父母,我也和多數(shù)父母一樣,還是要讓孩子走普通的公立升學路線,畢竟沒什么條件選擇國際學校,又沒有足夠的勇氣徹底創(chuàng)新,完全不考慮升學。



但這就一定意味著陷入題海不可自拔嗎?意味著從此只在乎分數(shù)、不在乎孩子的個性成長嗎?是不是進了應試之門就一定要同樣焦慮呢?


我想,這和父母對孩子的心里期待和底限有關吧。我真的問過自己:你能接受自己的小孩考到哪里呢?


我和先生是清北畢業(yè),但我們也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考清北比我們那個時候困難了太多,幾乎不敢期待孩子同樣能上清北。那么能不能接受孩子上一個很普通的大學,想了很久,我覺得我能接受。我期望孩子獲得基本的高等教育,我也真的能接受非常普通的學校。


那我對孩子完全不做任何期許嗎?也不是。我對她的期許其實是更長久的:不管上什么學校,都期望她自立、有喜歡的事情、有自我追求的路徑,能闖出自己的小天地,充實而幸福。


什么意思呢?如果小孩發(fā)現(xiàn)自己的熱情在于廣告創(chuàng)意,而從一個小編輯開始兢兢業(yè)業(yè)鍛煉,我覺得挺好。愿意做個手工皂品牌,或是能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謀一個技術職位,也挺好。做財務,做攝影,都可以。關鍵是有內(nèi)在動力、有堅韌的心和清醒判斷的頭腦。我希望她能獨立探索人生之路。


所以,孩子上公立還是私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希望孩子通過教育獲得什么?應當和孩子搭建一種基礎,幫他們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支持他們傾盡熱情、燃燒生命,這才是好的教育。



為人父母,應當和孩子搭建一種基礎,幫他們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支持他們傾盡熱情、燃燒生命,這才是好的教育,而這樣的教育幾乎只能依靠家庭提供。



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家長們可以掃碼關注幫你擇校了解國際學校最新資訊!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間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m.mojitoe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聯(lián)系我們 | 浙ICP備2023018783號